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全省耳鼻咽喉科的发源地,经过三代人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设备一流,技术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先进科室。目前具有三个固定的临床和科研方向,即鼻过敏的综合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听力重建及药物性耳聋的防治、喉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该科抓人才培养,抓学科建设,抓科学管理,抓特色技术,闯出了一条以内涵建设为主的质量效益型改革之路,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目前,科室发展势头强劲,不断迈向新的台阶,门诊、住院病人数呈迅猛增长的好势头,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势头,医疗各项指标的完成在全院名列前茅,被列为全院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室之一。
每年在中华级杂志和国际性杂志发表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参加全国高等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五版)的编写,与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
近年来科室一直注重以发展为本,在狠抓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了科室办公自动化,量化考核经常化,青年教师硕士化,英语学习日常化的目标。
该科室发展注重团队精神的发挥,并处理好领头人与团队的关系。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赵长青教授从自身做起,占领医教研制高点,与科室老、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中、青三代共同磋商,将国外学习带回的先进经验与兄弟院校和医院可借鉴的好的做法融汇,提出了科室发展思路:提高医疗质量求生存,抓科研教学上水平,扩大影响求效益,强化个性化管理促发展,以实现耳鼻咽喉科新世纪的跨越发展。
医疗方面:
科室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的三个医疗小组,每组由经验丰富及在本专业造诣颇深的教授带队,培养和重用中青年医师,提倡、鼓励、支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好局面。
鼻科组在赵长青教授的带领下,除日常工作之外,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如颅底及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视神经管减压术、鼻腔脑膜-脑膨出手术、额窦及筛窦骨瘤摘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及以脱敏和药物治疗为主综合治疗鼻过敏等。
耳科组在吴润身、李西秦、马敏等教授的带领下,赵海亮主治医师配合先后开展了各型鼓室成型术、听力重建及电子耳蜗植入术,新近完成了省内首例内淋巴囊减压术,首例耳后切口迷路后进路桥小脑角神经纤维瘤摘除术。
喉科组在刘学仁教授带领下,牛玉梅教授、王建亭副教授积极配合,开展了喉癌功能保全手术、全喉切除术/发音再造术,头颈部其它肿瘤摘除术等。
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科从已掌握基本诊疗技能、胜任日常专业工作的高年主治医师开始分专业,做到科有特色、人有所长,确保各梯队技术的高、精、尖,并注重全科后续梯队的建设。我科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放在首要的突出的位置,科室在人员紧张的前提下,对继续攻读博士的人员从政策上、工作上、生活上处处关心他们。目前全科医师硕士化,拥有博士三名(含在读博士两名),博士后一名,科内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全部在国内一流水平医院得到深造,国外研修人员占到全科的1/3。我科除常规的医疗小组内术前讨论外,对疑难病例还组织了科内、院内的大讨论,确保了医疗高质量,提高了各级医师对疑难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赵长青主任具备超前的思维能力,科学的管理方法,他与科室其他人员一起研究制定了相对应的科室个性化管理制度。
首先,大刀阔斧地在院内率先开展科室内量化指标考核制度。
其次,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为各级医师发挥创造力提供个性化的氛围,同时鼓励他们参与科室管理,依据每位医生不同的工作能力、教育背景以及兴趣和爱好进行科室内部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在省内临床科室中首次实行科室“三助”,即选拔优秀的青年医生担任科主任助理,协助科主任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工作。
另外,鼓励并支持各级医师不定期的在各种新闻媒体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充实、锻炼、完善自己。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配备结构合理的学术骨干和实验技术人员,建立专业化队伍,减轻从事临床工作医师的负担。
注重对外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两次省内继续教育学习班。这些创新性的管理策略无疑促进了医疗工作的稳步发展。
教学方面:
科室承担山西医科大学各层次的教学工作任务及临床实习、见习任务。虽然教学任务多,但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
为确保教学质量,该科分为四个教学小组,每一教学小组均由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医师担任,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新担任讲大课的医师必须先担任轮回实习课的老师;在科室彻底扭转重临床轻教学的风气,贯彻教学相长、以教促医的思路。
在赵长青主任的倡导下,科室实现了模拟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同时为培养和锻炼中青年医师,开展了每周一次中青年医师 “20分钟+1支粉笔”的模拟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坚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要求所讲内容至少须有20%—30%为国内外最新动态。
此外,利用每天早上交班时间开展每日一句英语学习活动,以及每周一次的高级职称医师(教授、副教授)的示范教学。这些举措都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将来更好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研方面:
科主任赵长青教授提出,在学科整体水平尚达不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要努力在若干个研究方向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要将科室内“重中之重”加以注重。
本科室鼻科组对鼻过敏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在国内本领域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力。科室要求高级职称人员每年申报课题1-2项,申报新技术、新项目1项。有好的领头人,好的学术氛围,严格的管理,宽松的环境,必将带来喜人的成绩。
赵长青教授主持的“庆大霉素对幼龄与成年兔耳蜗毒性的形态学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神经肽与鼻超敏的免疫组化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学仁教授主持的“癌前疾病及早期喉癌动态喉镜诊断与防治及病理超微结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李西秦教授主持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机理的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目前科室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近5年来,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有8篇学术论文被国际最具权威性的文献收录期刊如《IM》、《CA》、《EM》、《SCI》等收录。
科室学科带头人:赵长青教授
1983年山西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深造,从事博士后研究。
近年来,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20篇以中、英文分别发表在国家一级刊物,8篇被收录在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刊物,承担科研课题6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参与编写五年制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五版)的编写工作,担任《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审稿人,《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及《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编委,担任山西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分会主任委员。
先后获得:“山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中青年医学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委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医卫专家”等荣誉称号,被省总工会荣记三等功一次,最近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